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审核评估核心关注点!工科强校如何打造“招培就”联动体系

时间:10-11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39

审核评估核心关注点!工科强校如何打造“招培就”联动体系

“招培就”联动体系是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核心评价点,更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但这一体系牵涉面广,结构复杂,需要大量数据支撑运行,成为了高校建设的痛点。有哪些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参考呢?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大学而言,就业质量高低是衡量学校培养质量的重要维度。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基础的工科强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尤其重视就业工作。通过搭建平台、强化实战、校企合作等形式,学校打造了一支以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为基础、就业指导教师为骨干、辅导员为主体、职业指导专家广泛参与的就业指导队伍,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并调动院系、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之间协调配合,探索建立招培就联动机制。围绕学校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特邀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丁恒康分享经验,与读者分享。麦:学校如何持续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能力?丁恒康:近年来,我们运用校内外线上线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已持续选送近百名教师参加高校就业指导培训等学习活动,定期组织“就业指导实战演练”工作坊,全面提升校内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组建了校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咨询室4个,引进了职业生涯测评系统,与企业联合开展“人力资源提升项目”,为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技能提升搭建实战平台。此外,学校还强调就业指导要跟上社会实际需求,特意选聘企业优质资深HR、优秀人才作为校外就业指导教师,定期举办就业或行业交流沙龙等活动,多措并举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个性化需求。麦:目前,各大高校就业服务倡导实现“高质量就业”,贵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学校有哪些方法着重提升就业质量?丁恒康:学校认为,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在于培养,我校一直以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数据显示,毕业生职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根据毕业中长期发展评价,毕业生工作初期能较快适应岗位,工作五年后有六成以上的毕业生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70%的毕业生晋升过职位,发展后劲充足。而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职业能力、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忠诚度等方面评价较高,满意度达99%以上。当然,这些成绩绝非一蹴而就,学校坚持以“五个融入”强化就业价值引领,多措并举开展就业质量提升工程。一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的报国志向、专业精神和行业情怀。二是融入课程教学,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通识必修课,一院一策构建专业教师参与、课堂教学与实地研学结合、校企共建的课程模式,着力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行业认知、职业认知,满足学生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三是融入职业体验,创新和优化供需对接方式,近年来新增200多个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先后多次开展订制卓越人才培养项目;近三年学校累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0余项,10余个“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被教育部学生司立项,涉及装备制造、信息通讯与互联网等多个学校重点就业行业。四是融入就业服务,建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在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平台中设立“社会工作与能力拓展”板块,鼓励学生参与贯穿学习生涯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另外我们为学生提供全覆盖、多维度的职业胜任力测评和就业力诊断测评,每年参与人数达4000余人。前面提到就业指导队伍有企业人事,比如企业高管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资深HR为学生做职业规划辅导等。五是融入就业市场建设。学校不断优化就业市场布局。充分发动各地校友会和各类校友资源,主动对接各省市人社部门在校建立人才工作站,鼓励各学院建设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推动毕业生通过实习实践就业。麦:据悉,学校建立了“招培就”联动机制,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丁恒康:为积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从上到下都树立了招生、培养、就业和校友发展多元一体联动的全周期人才培养质量观,建立了“能上能下、能增能减、能开能停”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的联动机制。学校教务部门、人事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处、发展规划处、教学评估中心、校友办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项评估,形成信息共享数据链并进行分析研判,共同研究人才培养、就业、专业设置、资源配置、质量监控和学生管理等有关问题,实现了部门联动机制的立体化运行。学校在探索“招培就”联动机制的过程中发现,如何在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院系之间、院系与院系之间形成及时有效沟通协调,发挥协同效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是困难所在。为此,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每年组织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市场供需变化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四年开展校内专业评估,涵盖专业生源情况、培养模式、教学质量保障、培养效果等方面;每学期开展教学分析、学习成效评价等,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过各类招生、培养、就业等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提升专业质量。近年来,以人才培养质量、就业深造质量为导向,根据社会和行业需求,重点考虑就业(含深造)反馈情况,学校增设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工程”等新兴工科专业,暂停了市场前景不好、就业难的6个专业。麦:您刚才提到了一些中长期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的数据,这些评价项目还有哪些数据受到学校关注,如何使用?丁恒康: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对招生、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反馈作用,学校每年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毕业生中长期发展跟踪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等,为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招生计划变更等提供依据。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聚焦应届生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竞争力、就业的地域和行业特色等,并开展毕业生在校期间培养过程和课程的反馈,配合用人单位评价。这些项目为学校调整专业课程、优化人才培养,尤其是推进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随着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逐渐向注重毕业生的“发展质量”转移,加上各项评估、认证工作涉及培养目标达成、社会需求适应等多方面需求,促使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应届毕业生短期就业状况的观测,还要跟踪毕业生中长期发展状况。学校与第三方合作的毕业生中期发展评价更注重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长期发展以及通用能力掌握情况等指标,从而衡量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此举的实施有助于发现培养过程与社会、行业需求的匹配度不足的问题。同时,相关评价的实施又为专业认证、教学改革等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有价值的第三方评价数据能证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趋势,如职位晋升情况、薪资待遇等,有助于学校在社会上的口碑建设,能够为学校招生宣传工作提供支持。最后,相比毕业生中短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中,我们比较关注主要招聘渠道、对毕业生的使用评价、人才需求和培养改进反馈等指标,从用人单位自身的角度来判断毕业生是否满足其需求,找出学校培养和用人方具体要求之间的差异,帮助高校改进教学培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使学校能持续输送高质量、高素质且满足市场行业需求的优秀人才。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前请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